2024年,雅安市国资国企紧扣“守底线、抓发展、促振兴”的总要求,通过精选国资队伍、聚焦产业发展、强化服务等多措并举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,展现了雅安国资国企的担当和作为。
一、精选国资队伍,夯实驻村帮扶基础
一是严把政治标准。从市国资系统中选派了27名政治素质好、实干本领强、工作作风实的年轻骨干和后备干部驻村帮扶,参与15个村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助力乡村振兴帮扶等一线工作,这些驻村干部通过入户走访、实地调研等方式,全面收集帮扶对象的信息,深入分析村情,制定了详细的帮扶工作计划和方案;二是注重结构配比。优化了驻村干部队伍结构,切实做到尽锐出战,27名驻村干部中,党员干部占比50%,“90后”和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达到40%、92%,有8名为驻村第一书记;三是强化驻村待遇保障和关心关怀。制定了《关于落实驻村帮扶工作队待遇保障和工作经费的方案》,及时划转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经费,协调落实驻村队员工资待遇、生活补助、住宿保障、评优评先等保障措施,激发驻村队员工作积极性。
二、聚焦产业发展,壮大村集体经济
一是多维发力提升乡村特色品牌影响力,壮大村集体发展。今年7月以来,雅安市国资委派驻雨城区碧峰峡镇后盐村任驻村第一书记许隆毅,用自创的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四字驻村工作法,携“驻村三宝”—弯刀、胶鞋和草帽,日日穿梭于后盐村各家各户、山间地头和乡村小道,通过自购无人机、微单创作短视频、入户走访推广等方式,集览全村地貌资源,利用自身专业,先后绘制了《后盐村文旅资源现状分布图》、编写了《高石梯茶旅融合项目建议书》、设计制作了100余套“雅安千年红豆”文创系列包装成功将成熟掉落的红豆成为热门礼品,开发“千年红豆树”旅游专线、“摩崖石刻“红军战斗遗址—贞洁牌坊—茶马古道”2条后盐村观光旅游路线;与雅茶集团构建合作发展模式,打造了“相思红”茶品牌,成功引进“古村落那屋民宿”“沐云·红豆子民宿”“后盐村小蒙泉野奢酒店”“红豆书吧”4个项目,合计投资超3500万元,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,增加农民务工收入200余万元,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万元;通过“抖音”“小红书” 发布了20余条后盐村宣传视频,播放量破百万、累积点赞超过三万,创造了30万元的收入。二是运用资源赋能,推动乡村产业融合。先后盘活雨城区碧峰峡镇后盐村、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、名山区车岭镇石堰村等5个村集体闲置土地240余亩,修建庙岗兰花、茶叶等产业基地,实现了产业发展、文化传承与乡村经济增长的有机结合,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,帮助帮扶村群众在“家门口”稳岗就业。截至目前,实现村民茶叶、水果、家禽等农副产品销售额12.75万元,实现就业岗位80余个,1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增加4.8万元,每年收入达到13万元以上。
三、强化帮扶服务,充分发挥国资党建引领作用
一是坚持将党建工作与帮扶工作紧密结合。形成国资系统主要领导亲自抓、分管领导具体抓、党委办公室统筹、相关部门保障的工作机制,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、指导帮扶村党支部建设、主要负责人带队深入走访等方式,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水平,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组织支撑。今年以来,雅安市国资国企主要负责人带队多次深入走访帮扶村,与驻村干部共同制定帮扶方案,明确帮扶责任,落实帮扶措施,累计走访了15个对口帮扶村65次,组织了20余次主题党日活动,慰问了70余名困难群众,深入了解了他们的实际困难,并成功解决了25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,不仅拉近了国资国企与群众的距离,也切实为群众带来了实惠和帮助;二是聚焦问题,履行社会责任。雅安市国资国企聚焦帮扶村急切的道路交通问题,积极协调市水利、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筹措资金302.10万元,并提供帮扶资金累计62.35万元,用于对口帮扶村的道路修复、防汛维护、河道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,有效改善了帮扶村的基础设施条件,为15个村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。
下一步,雅安市国资国企将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继续发挥自身优势,汇聚国资力量,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帮扶工作,巩固拓展帮扶成果,不断提高帮扶工作的质量和成色,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